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智慧停車是其中一個重點
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重點在應用場景。
近期,我省各試點城市提出了試點工作任務書,明確要圍繞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與群眾密切相關的惠民領域,推動應用場景建設。每個試點城市打造2個左右的應用場景,2022年底前全省形成約80個左右的較為成熟的應用場景。
“智慧”起來的城市,交通、醫療、養老、社區服務將會迎來哪些變化?記者進行了探訪。
社區網格化 打通基層服務最后一公里
“前兩天早上遛彎的時候,發現這個電表箱倒了,我立馬給網格員匯報,才一天就修好了,效率真高。”說起自己小區的變化,家住棗莊市市中區文化路街道市委社區華府豪庭小區的鄭大爺豎起了大拇指。
社區網格化管理是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社區家居、社區服務、電子商務、網絡通信等深度融合,為社區居民提供安全、高效、舒適、便利的居住環境。華府豪庭小區里電表箱問題的迅速解決,“融媒體+社會治理”智慧平臺發揮了大作用。
文化路街道市委社區被劃分為六個網格,要求網格員每天巡查網格,打通基層服務最后一公里。網格員金夢茜告訴記者,智慧平臺啟用以來,她在平臺發現上報12條社情民意案件,已經處理了12條。“社區小區環境更好了,居民的煩心事少了,大家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也提高了。”
“虛擬養老院”不虛的是服務
在威海,有這樣一座“虛擬養老院”。
全市60周歲以上的66.5萬老年人全部納入平臺管理,通過互聯網對老年人的年齡分層、地域分布、居住狀況、子女情況、養老服務需求等數據統計分析。
只需一個電話,威海市“12349”養老服務中心就會按照老年人的要求,選派專業機構工作人員為老人提供精神慰藉、日間照料、養老咨詢、居家護理等立體化、全方位的服務。截至目前,平臺入網居民81.07萬人,加盟企業3258家,呼叫總量300余萬次,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與好評。
棗莊市臺兒莊區也在著力探索智慧養老方面的新路子:時間銀行。“時間銀行”是指志愿者將參與公益服務的時間存進“時間銀行”,當自己或家人需要服務時就可以從中支取“被服務時間”,獲得他人提供的志愿服務。作為一種新型的社會養老理念與模式,該項目已構建了區級總行、鎮街分行、村居和社會公益組織支行的三級公益服務框架體系,涵蓋醫療、家政、餐飲等服務。
據“時間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臺兒莊區依托“12349”智慧養老信息平臺,推行社區老年人和志愿者登記制度,通過信息系統派單,志愿者上門定位打卡、拍照上傳,實現閉環管理,保障助老志愿服務落到實處。
智慧停車樂享停車新體驗
所有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中,智慧停車是發展最快、應用最廣泛的解決方案之一。
為解決“停車難”、“停車亂”的“社會痛點”問題,德州市在德城區太平街、馬市街、黎明街、商業街、三八路5條街道開展智慧停車試點建設。目前,已對相關街道重新規劃了車位,增設了指示牌、警戒線、隔離護欄、智慧充電設施等,并在部分車位下埋入了地磁,正在對設備穩定性、數據傳輸等方面進行測試。調試完畢后,車輛停放在車位上,只需掃碼輸入車輛信息,車輛離開后便會自動收費。
據了解,德州還將建設市級智慧停車管理平臺,整合、共享各類城市停車資源,為市民提供集智能誘導、無感停車、電子支付等為一體的智能化服務。(完)
來源:大眾網 轉自:新華網
- 上一篇:杭州限時停車位傳遞城市管理溫度 2020/6/10
- 下一篇:智能家居及精裝修政策持續擴容智能樓宇市場 202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