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識別技術與自動識別技術革命—-停車場管理系統
RFID是射頻識別技術的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縮寫。射頻識別技術是20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的一種自動識別技術。該技術在世界范圍內正被廣泛應用,而在我國起步較晚,與先進國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2004年1月份,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公司向供應商發出最后通牒,要求從2006年1月1日開始,所有出口到美國的商品集裝箱托盤都必須使用電子標簽(后因故延緩),而我國射頻識別技術處在初級階段,研究和發展射頻識別技術及其應用刻不容緩,任務緊迫。
我國射頻識別技術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相對于條碼技術而言,射頻識別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的推廣將是我國自動識別行業的一場技術革命。
射頻識別技術是一項利用射頻信號通過空間耦合(交變磁場或電磁場)實現無接觸資訊傳遞并通過所傳遞的資訊達到識別目的的技術。
射頻識別系統通常由電子標簽(射頻標簽)和閱讀器組成。電子標簽記憶體有一定格式的電子數據,常以此作為待識別物品的標識性資訊。應用中將電子標簽附著在待識別物品上,作為待識別物品的電子標記。閱讀器與電子標簽可按約定的通信協議互傳資訊,通常的情況是由閱讀器向電子標簽發送命令,電子標簽根據收到的閱讀器的命令,將記憶體的標識性數據回傳給閱讀器。這種通信是在無接觸方式下,利用交變磁場或電磁場的空間耦合及射頻信號調制與解調技術實現的。
電子標簽具有各種各樣的形狀,但不是任意形狀都能滿足閱讀距離及工作頻率的要求,必須根據系統的工作原理,即磁場耦合(變壓器原理)還是電磁場耦合(雷達原理),設計合適的天線外形及尺寸。電子標簽通常由標簽天線(或線圈)及標簽晶片組成。標簽晶片即相當于一個具有無線收發功能再加存儲功能的單片系統。從純技術的角度來說,射頻識別技術的核心在電子標簽,閱讀器是根據電子標簽的設計而設計的。雖然,在射頻識別系統中電子標簽的價格遠比閱讀器低,但通常情況下,在應用中電子標簽的數量是很大的,尤其是物流應用中,電子標簽可能是海量并且是一次性使用的,而閱讀器的數量則相對要少得多。
門禁系統應用RFID射頻識別技術,可以實現持有效RFID電子標簽的車不停車,方便通行又節約時間,提高路口的通行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對小區或停車場的車輛出入進行實時的監控,準確驗證出人車輛和車主身份,維護區域治安,使小區或停車場的安防管理更加人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
- 上一篇:上海譽澄智能停車場管理系統技術方案書 2020/4/30
- 下一篇:停車場門禁管理系統與RFID自動識別技術的關系 20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