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區建“智能交通”系統 查違規毫不怠慢
【企業關注】智慧園區正是國內各類成熟園區轉型升級的典范,智慧化不僅提升園區吸引力,而且促進園區可持續發展,給予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礎,順應信息技術創新與應用趨勢,這是傳統產業園區所不具有的。智慧園區的建設離不開樓宇、交通、消防等方面的安全建設。
蘇州園區建“智能交通”系統 查違規毫不怠慢
通行速率,由“智能”保證
早在2012年,園區交警大隊就著手建設以“開放共享、智能創新”為主體宗旨的園區智能交通系統。精準監控路面情況,就是該“智能交通”的一大功能。不過,它的才干,并不僅僅是提供違法、犯罪線索這么簡單。
“智能交通”覆蓋的區域,如今,交通本身就是由它所指揮的。園區交警大隊秩序中隊副中隊長林玉峰詳細介紹了“智能交通”的運作,如果經常開車,可能就有這樣一個感覺:道路順暢時,一路綠燈;不暢通時,路口總是遇堵。這并不是一種錯覺,因為道路信號燈在設置時,本身會根據高峰、平峰、晚間等不同狀況,調整變換的速率。過去,變換速率的設定,是預置的。而覆蓋“智能交通”后,情況又有所不同。
關鍵就在于,“智能交通”系統不僅能精準監控路況,還能掌控全局。如果得幸能夠參觀該系統,就會發現它至少能夠提供兩種全景圖:一種是實時地圖,另一種是分析地圖。實時地圖提供道路實際情況;分析地圖通過分析實時地圖的數據,能夠獲知覆蓋區域內的全部交通情況,包括每一條道路的車流量以及每一個路口的堵塞情況。而掌握這些情況后,“智能交通”會計算出一套最合適的疏通方案。整體交通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而根據園區交警大隊的測試與統計結果,目前在已完成建設的范圍內,路網平均通行速度提升了16.7%,交叉口延誤降低了22.4%,平均停車次數減少了19.2%。改善的成果,都已經超過初期設計目標。此外,通過減少出行時間、降低油耗帶來的經濟效益及環境改善方面的效益,也不可估量。
在大型活動面前,“智能交通”也能施展神通。在今年的“16+1”峰會期間,憑借智能交通已建成系統,園區交警完成一級警衛144次,二級警衛7次,三級警衛13次,優先警衛14次。智能化交通管控的有效應用,使得此次會議保障與以往相比,節約了與會領導10%左右的時間。與此同時,對公眾交通的影響也降到較低水平,公眾出行延誤相比以往降低了25%。
技術,結晶自全球智慧
園區這套“智能交通”系統,如今已完成了一期工程第二階段的建設。而僅一期二階段,投資就超過了8000萬。5個國家近百名智能交通領域研究人員,都參與到了這套“智能交通”系統的開發當中。全球知名企業,如西門子、PTV等,都有所襄助。
“智能交通”值得稱道的,首先是SCOOT信號控制系統。正是該信號系統的覆蓋,才使得“智能交通”擁有眼睛、統籌全局。目前,園區已建成110個西門子信號控制器,并布設了1600多個線圈。覆蓋區內,主干道擁堵狀況得到緩解,擁堵時間跨度減小,平峰期間空放現象基本杜絕。
其次,是誘導發布系統。“智能交通”統籌全局,知道實時道路交通情況。因此,它可以指導車主選擇出行道路,規避擁堵路段。顯然,聽從“誘導”,車主同行效率也能提高。目前蘇州工業園區建設完成誘導屏16塊。博覽中心區域及主要干道已經實現全方位誘導覆蓋。
再次,是專家輔助決策系統和交通仿真輔助決策系統。“智能交通”在監控的同時,會根據捕獲的信息,匹配出一套交通調控預案。這套預案,是根據大隊過去累積的經驗所生成的。交通預案,為交通管控人員進行道路交通疏導提供了輔助決策分析與建議。
此外,系統集成平臺也為運維人員提供了方便。不僅操作變得簡單,突發事件處理的反應時間和失誤率都降低了。當然,綜合運用系統的每一項功能,才能充分釋放“智能交通”的潛能。
未來,仍不可限量
“智能交通”功能強大,但它不會到此就駐足不前。它還將繼續升級、進步。林玉峰警官介紹,最近,“智能交通”的升級目標,是關聯手機應用。市民將通過手機應用,獲知“智能交通”發布的公開信息。例如,高德地圖已經與園區交警大隊達成了合作。合作項目完工后,車主在利用手機應用導航的同時,實時獲知“智能交通”監測到的道路交通狀況。屆時,對于車主來說,出行想必會更加容易。
“智能交通”的覆蓋區,也將逐漸擴大。目前,覆蓋面已達到58平方公里,涉及250公里道路、137個路口。未來,整個園區逾250平方公里的地面,都將覆蓋這智慧之眼。
- 上一篇:上海車牌識別系統:沃眾眾創園區系統投入使用 2021/1/17
- 下一篇:上海:借力智慧城市快速發展,停車場系統進入新的發展模式 20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