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快評 :“停”出一方智慧治理大空間,羅湖首推“共享停車”
新聞快評:智慧轉起來、信息動起來、資源活起來,“老大難”問題似乎不再難。說到底,這其實就是“城市治理創新”的魅力。多方協作、智慧手段、治理創新,“共享停車計劃”包含的這些元素,是共享停車的內涵,實則也就是“讓城市更聰明、治理更智慧”的要義。作為智慧停車場管理系統的供應商,看到停車難是我們最難受的問題,而全民大家一起共享車位,一起把資源輪動起來,是我們很高興看到的,譽澄智能將繼續在停車場系統,智慧停車場管理系統中努力為大家提供更優秀的產品。
深圳羅湖首推“共享停車”,“停”出一方智慧治理大空間
l來源:深圳晚報
最近,羅湖區東湖街道東樂社區8個小區居民終于不用再為夜間停車難而煩惱了——隨著日前東湖街道喜薈城與東樂社區物業小區共享停車簽約儀式舉辦,350個共享車位有望7月向社區車主開放,羅湖“共享停車計劃”的隊伍越來越龐大。
“停車難”,城市發展中普遍存在的難題,是一個老話題了,尤其對于深圳這樣的超大型城市,問題尤為突出。對很多深圳市民來說,下班回家停車意味著一場“搶車位”大戰,白天里空空如也的停車場,在下班的時候,很快被填滿,且由停車難引發的占用消防通道等安全隱患問題也頻發,“停車難”成了市民的一塊心病。
如何解決這個難題?作為深圳最早的建成區,停車難矛盾突出的羅湖區,率先在全市開展了“共享停車計劃”,整合住宅小區與周邊商超樓宇的停車位資源,既避免了白日住宅小區與夜間商超樓宇停車位空置的浪費,更解決了無處停車的難題。
簡單地說,就是通過充分整合資源并進行優化配置,白天寫字樓車位緊張時停進住宅小區,夜間小區車輛也可停進周邊樓宇停車場,二者車位資源實現雙向共享。
有數據顯示,北、上、廣、深停車場泊位空置率達到44.6%,而全國城市超九成車位的使用率小于50%。一邊是停車位數量“絕對不足”,一邊又是車位空置率較高,這足以說明,盤活車位資源對于緩解“停車難”現象的重要作用。由此也彰顯出,羅湖區率先探索“共享停車計劃”、盤活城區閑置停車資源的開創性價值與意義。
解決停車難不是小問題,實則是“大民生”。類似的城市“痼疾”一旦得以破解,必然深深折射出這座城市的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以及讓市民感受到鮮明的改革發展“獲得感”。誠如“共享停車計劃”實行后,受到了周邊居民的熱烈稱贊,對改革工作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因此,“共享停車計劃”是順應群眾期盼、解決社區發展痛點難點問題的務實舉措,實現了以共享停車“小切口”推動民生服務“大提升”。
讓我們觀察的目光也“動”起來,倘若說整合住宅小區與周邊商超樓宇的停車位資源,讓停車位“動”了起來;那么通過大數據、智慧化等加持,讓車位的數據匹配更為精準,讓共享停車變得方便快捷,無異于促使停車位“流”起來。
“只要掃描停車小程序碼,登錄后就可以看到目前參與共享計劃的小區和商超樓宇等地車位的實時情況,在線預約停車,并且可以通過導航功能指引到相應停車場”, 其實,在羅湖區東曉街道,“共享停車計劃”已開始了智慧化、大數據化的創新探索,這也是全市首個共享停車小程序。
智慧轉起來、信息動起來、資源活起來,“老大難”問題似乎不再難。說到底,這其實就是“城市治理創新”的魅力。多方協作、智慧手段、治理創新,“共享停車計劃”包含的這些元素,是共享停車的內涵,實則也就是“讓城市更聰明、治理更智慧”的要義。
運用信息化讓城市變得更“聰明”,加快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是今天各大城市發展面對的重要命題。在一定意義上,加強智慧城市建設,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也就是不斷破解民生“痼疾”的過程。畢竟,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歸根結底就是為了讓市民擁有更加舒適和美好的生活。
可以說,共享停車位,“停”出一方智慧治理大空間,也開啟一個城市治理創新的大空間。
2020年,羅湖試點的“錯峰共享智慧停車改革”被列入深圳市級重點改革項目之一。期望在總結試點經驗、優化體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推進“共享停車計劃”,讓更多市民感受到城市治理智慧化水平提升帶來的獲得感,為深圳乃至全國破解“停車難”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 上一篇:吳江區停車可以ETC支付停車費了!-新聞快評 2020/6/7
- 下一篇:新聞點評: 智慧停車再迎風口,多地加碼停車設施規劃 202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