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新區一封閉道路成社會停車場引爭議
社區所屬物業古北集團稱,榮華東道在2006年已經移交給政府相關部門,在性質上已屬于“市政道路”,收費則是相關部門“委托物業進行”。而相關政府部門則在答復中稱,榮華東道不是市政道路,“該路段應由古北物業負責管理”。
已經停放著社會車輛的“小區道路”可能會造成急救通道的阻塞,這是小區居民目前最大的不安。
馬路從安靜到喧鬧
“這3年以來我是沒睡好覺的。”來自美國的陳女士說。
在最近的一個周日,古北新區數十名居民代表按慣例在小區附近碰頭商議。榮華東道始終是個容易引發居民情緒的話題。
陳女士手里拿著一張照片。照片顯示,榮華東道水城南路路口有一處崗亭和移門,兩旁是成蔭綠樹。
“我家就在大門南側的一棟樓5層。”陳女士直言,她希望過以前的生活,“小區有扇門,馬路上很少有車。”
因為整個晚上都是車來車往,陳女士抱怨,數年來自己無法安睡。
幾乎每個周日下午,居民都會碰頭商議,討論的話題是如何讓榮華東道“再次封閉”。
這些居民住在古北新區的維多利亞、巴黎花園、馬賽花園、巴黎經典4個小區,除了上海本地居民外,還有來自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以及我國香港等地的人士。
越來越多的“證據”集中起來,但他們也陷入了困境,榮華東道究竟是社會停車場,還是小區道路?
居民回憶,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購買古北新區的房子時,榮華東道屬于一條封閉的道路,也是業主出入小區的唯一通道,而榮華東道鄰近水城南路和古北路路口各有一個活動門和保安崗亭,門口還提示“私人住宅,外人莫入”。
“如果外來人員和車輛欲入內拜訪業主,必須由門衛保安通過對講機與受訪業主聯系,征得同意后才可以進入。”陳女士說。
但眼下,榮華東道兩側的閘門已經被拆除,保安崗亭也改成了彩票銷售亭,而一處地下車庫的出入口則成了房產中介的門店。
陳女士不解,榮華東道在2008年-2009年間突然開放,并未征得居民的同意。她說:“小區內的林蔭大道突然變成了一條大馬路,那滋味是難以忍受的。”
居民希望再次封路
榮華東道的道口崗亭被拆除后,居民們注意到,榮華東道的一側畫上了停車線,豎立了機動車停車牌。在居民看來,榮華東道已經成為向社會開放的收費停車場。
長約200米的榮華東道東西兩頭分別連接著古北路和水城南路,中間要穿越兩處“過街樓”。
早報記者看到,由于道路的北側已經畫上停車線停放了社會車輛,道路又被允許雙向通行,司機們不約而同地放緩車速,并小心翼翼地規避著逆向車流。穿梭在榮華東道上的不僅有轎車,也有魚貫而入的校園大巴。
“在早高峰和晚高峰時,車子根本開不出來。”業主熊先生說,他最擔心榮華東道在成為向社會開放的馬路后,社會車輛涌入,將造成急救車輛無法順利進入古北新區。
居民們回憶,前不久曾發生老人急病和火警險情的事件,當時救護車和消防車等急救車輛一度無法順利進入事發地點。
“一旦進入小區的交通條件無法滿足,小區封閉式管理模式喪失,生活在這里的業主就感覺不到絲毫的安全。”熊先生認為。
最近3年,古北新區的居民代表們開始了“索”道之路,他們奔走于各個部門,嘗試將已經前后貫通的榮華東道再度封閉起來。
“起碼交通不會像現在這么嘈雜,居民的安全可以得到保障,小區的居住環境可以重新恢復。”熊先生認為。
物業被指
擅自改變道路屬性
細心的居民在調查中發現,古北集團的高層曾在2009年向相關部門提出建議,并在與相關部門約談后,最終將古北新區的榮華東道、榮華西道以及翠鈺路從“街坊道路改成市政道路”,并且完成了道路的移交。
“我們認為古北物業和古北集團擅自改變了道路的屬性,從封閉的街坊道路,更改成了通行社會車輛的大馬路。”熊先生認為,這一切居民事先都不知情。
目前榮華東道東西兩處丁字路口沒有紅綠燈,而道路的交通標志也較為模糊,居民們認為,榮華東道應該重新封閉起來,讓國際社區有一個安靜安全的環境。
古北集團辦公室顧主任承認,榮華東道在開放后噪音的確有點大,但業主們如果要實現封閉管理道路的目的,那么道路上的通訊線路、下水管道以及行道樹等路政設施是否也應該由居民自行管理呢?熊先生等業主認為,這本就應該是古北物業的職責所在。物業不能自行轉變道路性質,專門收取停車費。
“當年我們用美元買房時,小區的道路處于相對封閉的狀態,而在日益國際化的今天,這里為什么又不能封閉起來呢?”熊先生說。
古北集團說法
該路段已移交政府相關部門
物業是代為管理和收費
一個擺在居民面前的疑惑是,榮華東道究竟是市政道路,還是屬于小區內道路?
居民認為,如果是市政道路,則允許社會車輛穿行通過,并且是社會車輛停車收費的前提條件之一,而一旦是后者,則決定了道路僅為全體業主所有和享用,這將是小區公用設施的一部分。
居民們發現,在停車收費環節上透露出了一個“秘密”。
根據居民提供的停車收費發票,收費單位是“上海古北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也就是小區的物業管理單位。
“反過來說,如果榮華東道屬于市政道路,那道路可以通行社會車輛,而且停車收費應作為市政收入,出具的應該是"上海市行政收費統一停車費收據",收取的費用也應該是市政收入。”居民林先生不解,假如榮華東道是市政道路,那么停車費用為何由小區物業收取?
對此,上海古北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古北(集團)有限公司先后給出了“代為管理和收費”的說法。
物業公司的李經理解釋,榮華東道在性質上已經屬于市政道路,在其上任時,已經有一系列的移交接管文件。在榮華東道的收費上,則是相關政府部門“委托物業進行”。
持同樣說法的還有物業的上級單位、上海古北(集團)有限公司。該公司辦公室顧主任稱,榮華東道建于上世紀90年代,是一條由政府規劃,隨后委托上海古北興隆有限公司建造的市政道路。
“榮華東道與周邊的古北路、水城南路性質一樣,在投入使用后,陸續交接給政府各相關部門,如市容環衛、綠化以及交警等部門。”顧主任強調,榮華東道在2006年左右進行了移交,并且性質上當屬于市政道路,因此在移交手續和文件齊全后,應當向社會開放。
至于榮華東道之前緣何“封閉”,顧主任稱,榮華東道附近的小區為開放型小區。在1995年前后,居民陸續入住之后,由于周邊環境較亂,影響居民安全,所以將榮華東道的兩端封閉。“但在相關配套設施完善之后,這條路需要移交給政府部門,所以我們將道路兩端的閘門進行了拆除。”顧主任說。
路段屬性各種說法不一致
居民還在等待權威答復
然而,在相關部門給予居民的答復中,居民得到了兩種不同的說法。對于榮華東道究竟是市政道路還是小區內道路,現在更是無法確定。
“它難道是在收費時等同于"市政道路",歷史上算是"街坊道路"的一條路?”熊先生說,自小區建立以來,榮華東道就一直是小區的街坊道路,它不應該向社會車輛開放,而物業也無權對外來車輛的停放進行收費。
此外,居民的依據還包括,榮華東道上方建有6座層數為9到13層不等的小高層住宅過街樓,它們屬于法定的永久性建筑。
“住宅過街樓是街坊內特有的建筑,貫通彼此的道路當然屬于小區內道路。”林先生不解,榮華東道是否成了“雙性質道路”?
對此,顧主任解釋,“1992年拿到小區建設批文,1993年前后上海才出臺相關政策禁止在市政道路上建設過街樓。榮華東道上的過街樓設計是歷史原因,上海市不止這一條街道上方建有過街樓。”
榮華東道究竟是什么性質的道路,居民還在等待權威的說法。但道路開放可能帶來的社區安全隱患已經引起越來越多的居民關注
- 上一篇:譽澄智能停車場管理系統的優勢 2012/6/7
- 下一篇:武漢廣場商圈將建ETC不停車收費系統 20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