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學校、商區、居民區成三大違停重災區
缺少引導系統
違停現象嚴重
11月20日15時30分,中街地區,趙女士每天下班從撫近門左轉行駛至新瑪特商場西側的翠生小區,短短幾十米的路卻要開上10多分鐘,原因在于這個路段輔道違停車太多。
而位于撫近門至正陽街路段,占道停車率高達50%。相反的,附近恒隆廣場地下停車場卻有多半車位空閑。
記者觀察:
商業區內停車存在停車供需能力分布不均、室內公共停車場泊位利用率低、缺少引導系統等問題,隨之而來的便是無序停車、停車難、行車難。
家長搶位停車
學校周邊變停車場
11月20日16時20分,皇姑區43中學門前及周邊胡同里的道路開始擁堵,沿學校門外的崇山路由西向東第二、三車道停滿接送孩子的車輛,一眼望去如同容納百余輛機動車的停車場。過往車輛僅能排隊沿著唯一一條車道緩慢前行。
“每天都有交警和協勤來疏通交通,但私家車太多了,每次堵上二三十分鐘很正常。”附近居民說。
記者觀察:
家長每天路邊停車,讓學校周邊瞬間變成一個巨大的停車場,給交通帶來極大不便的同時,也對孩子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影響。
不文明停車
致有家難回
11月20日18時20分許,市民楊女士開車進入大東區新華一品小區b區,車行至地下車庫門前時看到,在通往地下車庫的通道上,一輛轎車橫在拐彎處的斜坡上。
居民閆輝每天都為車位郁悶,他居住的小區是建成近20年的老小區,院內沒有規劃車位,停車全靠自覺自愿。
記者觀察:
這種停車方式雖然對業主來說是先到先停,沒有約束,但給居民出行帶來極大不便。也因車位不固定,每晚都會上演“搶車位”大戰。
記者在對沈陽市二、三級馬路的觀察中發現,當道路寬度有限,機動車又占用行車道或非機動車道停放時,勢必影響該路段不暢通。
機動車違停不可避免要占非機動車道,致非機動車被迫駛入機動車道,而躲避騎行人又致機動車突然變道或急踩剎車,極易引發交通事故。
據介紹,消防通道要保證4米以上寬度,若通道被堵占,小區一旦遇火災,小災極易釀大禍。
面對市民提出增加路面停車泊位的呼聲,沈陽市道交委辦公室負責人坦言,合理規劃停車位、停車場、立體停車空間,駕駛人自覺規范停車、避免違停車是解決交通擁堵的最大良方。沈陽日報記者李欣
- 上一篇: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車輛管理系統正式運行 2020/4/21
- 下一篇:小區停車場管理系統的優勢 201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