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景區:朱家角小橋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
“一橋、一街、一寺、一廟、一廳、一館、二園、三灣、二十六弄”,一步一景;九條老街依水傍河,千余棟明清建筑臨河而建,36座古橋橫跨水上,古風猶存。
西鄰淀山湖、小淀山,北環大淀湖,47平方公里的一隅江南古鎮,猶如淀山湖畔的一顆璀璨明珠,擁有“上海威尼斯”的美譽,這里,就是青浦朱家角。
位于青浦區中南部的朱家角,1991年被列為上海四大歷史文化名鎮之一,2007年被評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2016年10月14日,青浦區朱家角鎮被住房城鄉建設部評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2018年5月24日,朱家角鎮入選最美特色小城鎮50強。21世紀的朱家角古鎮依然保存著明清時期留存下來的建筑風格和民俗民風,以其“水之美,橋之谷,街之奇,園之精”盡顯江南水鄉之韻。
作為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朱家角鎮內外河道縱橫,襟帶東西,淀浦河、泖河直通黃浦江。自古舟楫便利,早在三國時期(220-280)就有村落,宋元時期便成集市,“千年古鎮”所言非虛。
漕港河穿鎮而過,將朱家角分為兩半,北岸井亭港,南岸北大街,兩岸遍布蜿蜒曲折的小巷,花崗巖石的街面,名勝古跡隨處可見。
明萬歷年間(1573-1620),朱家角成為繁榮大鎮,得名“珠街閣”,又稱“珠溪”,曾以布業著稱江南,號稱“衣被天下”。
清末民初,朱家角米商業之盛已為周圍百里農副產品集散地。鎮上以北大街、大新街、漕河街為商業中心,店鋪林立,南北百貨,各業齊全,又有“三涇(朱涇、楓涇、泗涇)不如一角(朱家角)”之說。
朱家角明清兩代共出進士16人、舉人40多人,其中有清代學者王昶、御醫陳蓮舫、小說家陸士諤、報業巨子席裕福、畫僧語石等,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民國時期,鎮上有民眾教育館、書報社、戲院、書場等諸多文化場所,還有例如詠珠社、韻聲社等文藝結社和民間藝人活動。《珠溪》《薛浪》《驪珠》都是朱家角鎮出版發行過的報刊,可以說這是一個當之無愧的文化之地。
建國后,除了全國普遍有的配套文化機構——文化館、工人俱樂部、廣播站、電影院等,朱家角還有許多“特色角”,如京劇角、歌唱角、文學角、書畫角、健身角等等。鎮上家庭藏書普及率達50%以上,民間藏書的總數10多萬冊。
“小橋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朱家角古鎮是一個活著的古鎮,原著居民和新移民、傳統商業和新商業形態以及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的碰撞,造就了朱家角古鎮今天獨特的人文生態。
- 上一篇:8寸雙目人臉識別一體機強勢來襲 2021/1/4
- 下一篇:人臉識別通道管理系統主要部件功能參數 2021/1/4